读《毛选》,总能给我们提供新的视角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常读《毛选》你会发现,看任何问题的时候,你总能涌现出新的视角,这种新的视角,就是《毛选》的视角。
比如,最近我看了几期《奇葩说》,里面的每一个辩题,那些辩论高手们都能提供很多不同的视角,把每一个论点的深度,角度,广度都尽可能的扩展开来,很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无论他们的视角已经拓展得多么宽敞和严密,《毛选》里总能涌现出新的视角,这就是《毛选》有趣的地方。
这种新的视角,跟《毛选》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正好借几个奇葩说的辩题,来聊聊《毛选》里一些常见的方法论。


辩题一:
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


这个辩题,许吉如的观点是:不说。
她的论点大体上是:
“如果我们总是说正确的废话,于人于我都没有任何用处,长此以往,无人指出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失去自我提升的动力,变成了一个习惯说正确的废话的废人。
她的辩论十分优秀,人长得也很漂亮,但是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她的论点给人的感觉是:坚而不韧,硬而不刚,经不起严密的推敲。
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
因为她在用精英主义的思维要求别人,这无形之中,给很多人的内心植入了焦虑之感,好像我说了几句废话,就变成了一个不求上进,不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那么,是不是我以后找朋友喝酒撸串的时候,都得提前准备几个哲学,工作,生意上的话题,才显得我不会朝着一个废人的方向发展呢?
无论如何,这都显得有些片面了。


所以,在杨奇函最后的反击中,只说了一个场景,就实现了辩论结果的大逆转。
杨奇函说的场景大体上是:
“难道我们的父母在微信或者电话里,对我们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我们就要剥夺她们说这些话的权力吗?


然后直接把观众从双方的辩论之中带了出来,放入了现实生活的场景之中,瞬间就把许吉如的论点击垮了。


其实这个辩题,从《毛选》的角度来看,我的观点和许吉如是一样的:
正确的废话最好不要说。
只是我的论点和她不一样。
什么是正确的废话呢?
用《毛选》的观点看:
正确来源于实践,是已经被前人验证过对的东西,我们才会说它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它有时候又是废话呢?
是因为正确的理论,必须被用于正确的指导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才会说它是有用的,而不是废话。
所以,如果我们对于正确的话,不能将它同我们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那么不管它多么正确,都是无用的,所以就变成了废话。
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努力就会得到回报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自己亲自在实践中感受它的正确,那么它就变成了废话,鸡汤。


那么如果我们总在说这样正确的话是什么行为呢?
《毛选》说了,这是教条主义。
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当做现成的灵丹妙药,似乎只要得到它,就可以不费气力的包治百病,这是一种幼稚的蒙昧,那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教条的人,就是这种蒙昧的人。——《毛选第三卷,整顿党的作风》


所以,总是说正确的废话的人,其实就是没有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去检验正确的理论,所以他们的话,才都是正确的废话,这样的人,就是教条主义者。
岂有我辈青年,喜欢做一个教条主义者吗?


那么,为什么杨奇函说的场景,能引起大家广泛的共鸣呢?
那是因为他偷换了一个概念,把父母关心我们的话,等同于正确的废话。
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把父母平时的一些问候和关心的话,当作正确的废话呢?
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至于时间一长,我们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是毫无意义的,于是这些正确的话就变成了“废话”。
但是这些关心,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吗?真的是正确的废话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要搞清楚这一点,杨奇函的论点就撑不住了。


辩题二:
奇葩星球黑科技:每个人都可以按键复活一位最爱的人 ,你支持吗? 


这个辩题,辩论得最好的是那位会撩妹的博士和詹青云之间的辩论。
此题,考验的是一个人抓住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很明显,那位小博士是一个逻辑能力极强,而且特别擅长抓事物本质的一个人,所以,他能在这道题上,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牢牢把握住辩论的制高点。
详细辩论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搜搜看,我的观点和那位小博士一样:
对于这样的黑科技,我是完全支持的。


因为毛主席说过:
历史的进步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那些试图开历史的倒车的人,必将会被历史所遗弃。——《毛泽东文集》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那一场辩论。


但是,这个詹青云实在是太擅长辩论了,面对对手是一个极其擅长抓住事物本质的辩手,她依然能找到攻击对方的点。
这个点就是:
“如果我们支持这项黑科技,那么这个社会上,就会有一群人长生不死,而且是打着“爱”的名义。


高手,实在是高手,它这个点之所以高,就在于她一句话就道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残酷的现实:优质紧缺的资源,会自动朝着上层阶级流动。


这是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忽略的,而且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


但是,很遗憾,这个观点依然是错的。
这个辩题的本质,就是一项有利于人们生命延长一次的黑科技,我们要不要它存在的话题。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脱离了这个本质的所有论点,都是诡辩。


《毛选》里常说,任何事物,都一定要抓住其本质,否则就要掉入迷雾和陷阱之中。
詹青云这个点,用毛选的话讲:就是引导我们用外部现象来做概念游戏。
单单按照事物外部的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者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毛选第三卷,反对党八股》
这既是概念游戏的玩法。


用在这个辩题中,黑科技就是黑科技,一项能延长人类生命的黑科技,为什么要反对呢?
殊不知,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主题:就是生存和发展。
詹青云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引起资源分配不公,优质资源被上层阶级窃取的本质,不是这项黑科技的诞生,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
所以不能简单的甩锅给黑科技,因为它仅仅只是一项技术。
就好像,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如果应用到商业中,只有富人消费得起,所以我们就因此而反对它,那岂不是很可笑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汽车,飞机,计算机的量产。
就不会有科技改变生活的今天。


当然,再活一次的权力,同汽车,飞机,计算机这种可能量产的东西也许并不能划等号,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如果真的有这项黑科技出现,我们第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改变这种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使得这项技术能被每一位人民大众所享用,而不是第一反应,就是毁掉它的存在。


辩题三:
一份感兴趣的996的工作,要不要选择?


如果用《毛选》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需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它就好了,至于要不要选择,可以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去决策,那就不会出现问题。


可是这一期,我发现奇葩说竟然没有一位选手,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去完成这次辩论,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何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呢?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两部分:
第一,996的工作;
第二,感兴趣的工作。


这么一拆,结果就很明显了。
996是资本家剥削员工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岂有不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理?
而且,资本家同员工之间,是永远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的,这种矛盾不可调和。
所以,站在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我们永远都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剥削,反对996。
围绕这个点去辩论,那么就抓住了996的实质。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工作。
要知道,今天很多的人,是根本没有机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教育的原因,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养活不了家庭,所以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


所以,这个工作要不要选择,就看哪个是你面临的主要矛盾了。
如果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996的加班制度,同家庭生活之间无法平衡的矛盾,那么你就不要选择。


如果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对工作感到迷茫,却又很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主要矛盾,那么你就应该选择。
否则,就容易掉进左派幼稚病的陷阱,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还刚好是你感兴趣的工作。(富二代除外)


但同时,因为要辩证的看,所以不管你选择了是不是接受这份工作,请时刻记得:
坚决反对万恶的剥削制度,坚决反对996。



结语:
辩论是一件有很意义的事情,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很多人喜欢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争论不同的观点,激烈而深刻,他们都在讨论同一个问题:我们该向何处去?
在这场伟大的辩论之中,诞生了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等上百家不同的思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这也许就是辩论的意义。



全文完


历史文章推荐:
红军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为何个个任劳任怨,舍生忘死?
《毛选》里的饼,为何画得如此清新脱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