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金山下,英雄的另外一面是脆弱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夹金山,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它的一面,是美不胜收的风景,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放到今天,那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而它的另外一面,伴随的是险恶丛生的地理环境,这里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是蒋介石口中的“鸟儿飞不过,神仙也难来”人类绝境。

毛泽东曾经写过三首十六字令,形容此山的险峻和风骨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二、

一九三六年二月,张国焘不顾中央的决议,坚持带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在百丈关一仗过后,八万红军只剩下四万,南下计划受到极大挫折,不得不宣布破产。

于是,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决定北上。

此时,他们不得不重新翻越那座冰雪覆盖的夹金山。

据当时的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回忆:

“那一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苍天好像有意同四方面军过不去,下了一场十年难遇的漫天大雪,彼时,满山冰雪,地冻三尺,对于缺衣少粮的红军来讲,简直是灾难。


三、

红军来到夹金山脚下,面临着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他们有一千多人的伤兵。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体格健壮的人来说,都不一定能熬过夹金山,如果把他们抬上去,别说他们熬不过夹金山这道鬼门关,就是抬他们的同志,也必然倒在雪山之上。

以往各支红军在长征途中,也会出现很多伤兵,但是这些伤兵都是在沿途之中,就安置进了当地的百姓家里,后来这些被安置的伤兵,很多就在当地生活下来,还娶了当地的女人做媳妇儿,倒也不失为一段美谈。

但是张国焘这次因为从百丈关直接撤退到了夹金山脚下,沿途没有百姓村庄,于是这批伤兵就跟着也到了夹金山的脚下。


四,

后面国民党中央军同四川的湘军,正在朝着红军的方向追袭而来。

此时,受伤的和没受伤的,其实心里都很清楚,这些伤兵是无论如何也过不去这夹金山了。

张国焘下令, 将这一千多的伤兵,留在这夹金山脚下。

所有人都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但是无可奈何。

人越长大就越会发现,生命里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的。


一千多伤员,密密麻麻的躺在夹金山下,他们是红军中最为英勇的战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但是此刻,英雄的另外一面,竟是无比的脆弱。

他们不得不和部队分手,然后一直躺在这里,等待着落入残暴敌人的手中。

他们都知道,国民党军队是没有红军中宽待俘虏的政策的,

所以他们很清楚,自己等待着的就是死亡。


五、

登山开始了,那些看上去“铁石心肠”的队伍,一步步朝着夹金山上走去,

他们的脚下,是原来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其中不乏亲兄弟,亲父子。

知道结局的分手,让这种死亡和牺牲变得异常的残忍。

后来的大将王树声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他想要说几句安慰的话,却发现一个字也说不出口,那些伤兵,很多都是他从鄂豫皖根据地带出来的老兵,他往山上走去的那天,似乎可以听到在他们身后的呼喊声,那一段走上夹金山的路,是他这辈子走过最艰难的一段。

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哭了,数万名军人的哭声惊天动地,震撼着这冰雪覆盖的夹金山……


六、

一直以来,英雄在我们心里的形象,都是强大,无畏,无坚不摧的。

但是,英雄的另外一面,往往伴随着的是无比的脆弱。

革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英雄,

有的人才刚刚扛起枪,就牺牲在了革命斗争中,

有的人,还没来得及杀死一个敌人,就先死在了敌人的手里,

甚至,还有的人,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革命”,就已经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有脆弱无力的一面,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英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历史推动了革命,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们,他们在那个年代是什么呢?

如果没有疑义,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眼中的贫穷力量,落后代表。


七、

金庸武侠里,对于侠有过一个定义,

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如果革命历史上,有对侠的定义的话,那毫无疑问,那些牺牲在夹金山脚下的战士们,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大侠。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战争年代牺牲的那些同胞们,常常给人最大的冲击是金庸小说里的另外一句话: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全文完

历史文章推荐:

人为什么要努力?看看《毛选》里的答案!

资本主义瘟神病,一场旷日持久的历史斗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