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您是否也曾感到寂寞!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以前读毛选,我读到过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的豪迈气魄,

也读到过他“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的壮志雄心,

还曾读到过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潇洒惬意。

但是如今,我却常常从毛选里,读出很多关于他的寂寞。



毛选第一卷里收录了著名的传世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他写完这篇报告之后,他很兴奋,因为他终于发现了革命胜利的星星之火。


报告里,他这样描述到农民运动:

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几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


毛选里的这段文字,足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可是,此时却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他的革命导师,精神领袖陈独秀也批评他,说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不是什么“好得很”,恰恰是“糟得很”。

他的伙伴们也嘲讽他,觉得他十分的幼稚,清政府都亡了十几年了,他居然还妄想依靠农民手里的锄头、梭镖去赢得革命的胜利。


当全世界都怀疑你的时候,你将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只能用过去的眼光看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者。

直到蒋介石拿着屠刀杀进我们的阵营之后,我党才发现,毛泽东是对的,原来真的只有从农民那里,才能找到建立我们武装力量的源泉。


如果大家对毛泽东的生平有所了解,会发现他这一生,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

在共产党决心以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以后,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大大小小几十起武装暴动,但是毫无疑问,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是毛泽东带着八百溃退之兵,到了井冈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在一开始,也是受到所有人质疑的。

话说的好听的,讲他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话说的不好听的,讲他是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是堕落到了山里去当山大王,去落草为寇。


没有人可以为他辩白几句,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他,而是因为没有人能站在他的高度,去看到他才能看到的风景。

他只能等着时间去帮他澄清,去帮他证明。

还好,在革命年代,这种证明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但是不好的一面是,这种证明往往需要牺牲无数烈士的生命。


1932年10月,在中央苏区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取消了军事指挥权,理由大抵上是因为他打了大胜仗,但是却总是不听中央的命令。

这是多么滑稽的理由,听你们的去打赣州,结果打输了;不听你们的,去打漳州,结果打了大胜仗,反倒是错了。

还说他“右倾”“保守”“动摇恐慌”,他何曾动摇恐慌过?就连在井冈山那么艰苦的岁月里,他都没有动摇过。


“宁都会议”之后,以王明的代理人身份出现的26岁高龄的博古同学,开始走上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

他们急于推动他们那一套“堡垒政策”、“攻打大城市的政策”,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批倒毛泽东那一套“农村包围城市”“波浪式推进”的政策。

那几年的毛泽东,一定是十分孤独的,这种孤独,还带着一种无助和痛苦。

后来他在一次会见外国朋友的时候说道:

“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还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来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那几年,毛泽东的孤独和无助是多么的深邃。

他知道什么的对的,什么是错的。

可是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他只能看着红军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不断地失败,不断地牺牲。

最后,红军在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剿之下,被迫长征。

那时,众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毛泽东才是对的。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以其天才般的军事领导才能,带领红军数次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

到达陕北以后,很多人虽然还是不理解他,但是大家至少开始愿意相信他。

他虽然还是会感到寂寞,但是这种寂寞总算多了一丝欣慰。

在他的带领之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的城楼上,他庄严的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此后,他带领全国人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然而,孤独、寂寞、被误解,或许是一个领袖终身的宿命。

在他领导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那段历史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也遭遇过巨大的挫折。

这些建设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最后都成为了很多人私下里窃窃私语的讽刺和谈资。

有些人似乎早已忘记,没有哪一项事业是不经过挫折和失败,就能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的。

前途虽然光明,但是道路总是曲折。


就连他生前的最后一年,因为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都能成为一些人抹黑他的理由。

但是那些人却不知道,也是在那一年,他已经近乎失去了行动能力,语言能力,进食能力。

当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他身边的护士们问他,是否还能参加这次追悼会,他只能抹着两眼的泪水,无奈的拍拍自己的双腿,发出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走不动了。

是啊,他也走不动了。

那个写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毛泽东,现在居然走不动了。

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奠基者,但是,他终于也是一个老人了。


历史上的伟人,往往都是寂寞的。

这种寂寞从他们接受了历史的使命开始,就注定永远伴随着他们。


所以我从来也不敢指望,种种误解会有完全消除的一天,就连我自己那么喜欢读毛选,也不敢肯定很多事情,我理解的就是对的。

但是我依然希望有一天,我们看到的结局,会像毛泽东的一首词里写的那样: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

你有100个理由妥协,但你偏不如此

毛泽东思想里的创业法则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更多读毛选的好文章。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