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第十一章七溪岭上败“二羊”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名将朱德

朱毛会师之后,实力大大增强,此刻的井冈山上,已有五千精兵,并且终于有了山炮和迫击炮。

朱德,早年家里也是贫农,后因远房堂叔的帮助,读了几年私塾,还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连过乡试和府试,若不是家国沦陷,或许将来能混个县官当当也不一定,最次混个秀才总是有可能的。

只是命运这种东西,总是跟时代紧密联系起来的,在他想着继续赶考,寻个功名的时候,清政府已取消了科举考试。

后来辗转之间,他进了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分配到蔡锷将军的队伍里,数年后,护国战争爆发,朱德领导的一个支队,在兰田坝重创张敬尧部和吴佩孚部,使得吴佩孚、曹锟手足无措,后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朱德一战成名。


来到井冈山的朱德,和毛泽东联起手来,立马就在五斗江和草市坳打了两个小胜仗,一扫三月失败的阴霾。

毛泽东和朱德都很兴奋,不仅是朱德一来就打了胜仗,而是这两位军事大家,对打仗的看法以及军事理念十分一致。

所谓英雄总是所见略同的。

朱德的奉行的原则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而毛泽东此时的军事手段,也主要是山沟子里打圈子的那一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两人一拍即合,把自己的军事理念总结为十六个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自此,引领中国军队抗战数十年的一个伟大的战术方针诞生了,这套战术,将在后来的反围剿和抗日战争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二、

四胜四败论

江西赣军在井冈山吃了败仗以后,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但是此刻,他还没有时间亲自理会毛泽东和朱德这样的小角色,山西的阎锡山、西北的冯玉祥、东北的张作霖,两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还有吴佩孚残部,这些每一个跟毛泽东、朱德比起来,都要强大太多。

于是他发出命令,派出江西赣军和湖南湘军,两军联合会剿,兵力大大超过之前进攻井冈山的杂牌部队,有杨池生一个整编师和杨如轩五个团,加起来1万多人,且全部装备精良。


这一仗关乎红四军的生死存亡,以前的仗姑且只是小打小闹,可是这一次,是朱毛第一次以五千兵力对敌万人,且对方装备远胜于我方,这一仗若是败了,日后可能再无井冈山根据地了。

但是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天才就是天才,在关键时候,他不但要能准确分析出战争形态,而且要能准确判断敌我形式,方才有克敌制胜之把握。

三国时期,曹操账下曾有一军事鬼才,名曰:郭嘉。

在曹操出征袁绍之前,信心不足,把握不够,正在犹豫徘徊之间,郭嘉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从战略上奠定了官渡之战的理论基础,后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从此一统北方,不得不说,郭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此刻,毛泽东也就此次进剿战役,提出了四胜四败论。

毛泽东说:此战,在战略上,我方有四个有利条件,而敌方有四个不利条件,我判断,红四军必胜。

其一,我军有宁岗、永新农军参加,民心所向;反之,敌军此战深入我方根据地,民心背道而驰;此为民心之胜。

其二,我军占据有利地形,可居高临下;而敌军孤军深入,不能有效利用地理优势;此为地势之胜。

其三,我军以连打两个胜仗,此刻士气高昂,以逸待劳;而敌军刚吃了两个败仗,又是远程而来,士气必然低落;此为士气之胜。

其四,湘赣两军固有嫌隙,利害不尽一致;而我军,有了朱德军长的加入,正是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之军;此为人和之胜。

好一个四胜四败,单是这一次的理论贡献,也足以在中国历史的军事史上,留下一抹痕迹了。


三、

七溪岭上败“二羊”

在毛泽东讲完他的四胜四败之后,全军士气高昂,整军待发,即将迎来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

“二羊”杨如轩、杨池生兵分两路,从新、老七溪岭向宁岗奔去,欲先占领宁岗县城。

这新、老七溪岭,乃是宁岗和永新交界的地方,此处横亘着一脉气势磅礴的大山,东头是新七溪岭,西头是老七溪岭,两岭之间相距七八里路程,进到山里,只见山势巍峨雄险,树木繁茂葱茏。

毛泽东和朱德获悉敌军动向,马上开始排兵布阵。

具体方案是以南昌起义旧部改编的二十八团,此团是战斗力和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团,与井冈山农军改编的三十二团配合作战,由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率领,在老七溪岭御敌。

而由朱德部收购的湘南农军改编的二十九团、与秋收起义旧部改变的三十一团,则由朱德军长亲自率领,在新七溪岭处御敌。

此前,有一个人,一直在安静听着毛泽东和朱德的作战计划,待他们分配完具体作战任务以后,他悄悄的把朱德和毛泽东拉到旁边,说了一个藏在他心里的计划。

待他说完之后,毛泽东突然发现,一直以来,他都低估了这个人,此人的心思之缜密,作战之灵活,远远超出了毛泽东之前对他的预期。

此人就是袁文才。

当初在井冈山上和毛泽东交换名片,无数次挤在一张床上彻夜长谈的知心好友,井冈山原来的山大王。

毛泽东感到十分欣慰,战争年代,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很明显,此时的袁文才,已经显示出了良将的潜力。

毛泽东调出三十一团一个营的兵力,由袁文才带队,开拔而去,除了毛泽东和朱德以外,没有人知道这只队伍要去干什么,执行何种任务。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这只队伍将在此次战斗之中,发挥出最最重要,最最关键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此次战役的成败。


战斗开始

1928年5月端午节这天,风轻云淡,清晨9点,战斗正式打响。

杨池生的军队由师部参谋长李文彬率领,由龙源口登上新七溪岭,向第一个红军阵地永宁亭发起进攻。

红军早已埋伏在亭子两侧的壕沟里,敌军一来,他们便集中火力一阵猛打,只见敌军的尸体像冬瓜一般咕噜咕噜滚下山去。但是不久,敌军强大的火力就越来越发挥出作用,十几挺机关枪对着红军阵地开火,配合数门迫击炮不断向红军阵地轰炸,一个队接着一个队的向着红军阵地冲锋,很快,就占领了第一个红军阵地。

这个备受杨池生青睐的青年将领李文彬,此时十分明白,要想在这山势险峻的地方,打通向前推进的道路,只有用强大的火力开道,用无数的尸体奠基,方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只有尽快的拿下新七溪岭,才能顺势包围老七溪岭,赢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于是,他不顾一切的指挥部队,以最强大的火力向红军扫射。在新七溪岭的望月亭指挥战斗的朱德,此刻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心底也不得不佩服这个李文彬的作战素质。


而另外一边,老七溪岭的王尔琢,战斗也打得十分艰辛,此刻,杨如轩部两个团正在和红军抢夺一个叫百步墩的山头,这个山头是一个制高的火力点,王尔琢率领的二十八团,是四个团里面装备最好的一个团,有山炮和迫击炮数门,且有机关枪十挺,双方战斗十分激烈,子弹像蝗虫一样密集,打得百步墩满山的树木枝断叶落,一发发炮弹带着刺耳的声音呼啸而去,山头碎石飞起,几乎被夷为平地。

然而,终究敌军太过强大,百步墩山头最后被敌人抢占,我军在老七溪岭也同样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此时,在二十八团担任营长的林彪说话了:“百步墩已经落入敌手,新七溪岭那边仗打得也十分激烈,不如先撤出战斗吧。

坦白说,林彪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再打下去,可能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听林彪说完,王尔琢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懂个屁,现在一旦撤退,敌军从老七溪岭这边穿过去,那么朱军长那边就腹背受敌,岂不是更加危险?

此时的王尔琢,已经下定了决心,即使他这边全军覆没,也要想办法挡住敌人,也要为朱德那边减轻压力。

很快,王尔琢这边子弹已经快打光了,他做了一个决定,抽调200多个久经战阵的老战士,组成十个冲锋小队,每个队配上冲锋枪,马刀,准备做最后的冲锋,誓要夺回百步墩。

其中一个冲锋队,便是由时任连长的粟裕带领。

十分钟后,冲锋队以半数的伤亡,冲上了百步墩阵地,与敌军绞成一团,展开了一场惨烈惊心的肉搏战,无数战士英勇牺牲,但是还是没有拿下百步墩。

粟裕眼看伤亡越来越重,百步墩居高临下,难以进攻,于是命令自己带领的冲锋队暂停进攻;立即改变战法,趁着天气炎热、敌军在休息,粟裕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率30余名战士隐蔽接敌,接近敌休息地时,粟裕发觉只有9名战士跟上来,粟裕即命令6名战士作为后续接应部队,亲带3人冲上去,一名战士吹响冲锋号,另一名战士躲在树丛中拼命舞动红旗,粟裕和另一名战士冲向100多名敌人,粟裕大声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我们的大部队很快就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你们也都是穷苦人出身,红军会优待你们的!”

敌军竟一时间被他迷惑,有的甚至放下了武器,就在这间不容发之际,王尔琢已带领其余的冲锋队杀上阵地来,很快抢夺了制高点,百步墩。

但是敌军还有极强的火力,我方火力以几近枯竭,虽已抢占百步墩,但是战局依然对我方十分不利。

王尔琢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他已经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只要多挡住敌人一分钟,那么朱德那边就多了一份生机。

他带头抽出背上的马刀,大喊一声:“战士们,为革命牺牲,虽死犹荣”

说完,带着队伍冲进敌军之中。

正在此千钧一发之时,突然从敌军的背后,杀出一支奇兵,并大声喊道:“你们的前线指挥部已经被红军端了,不想死的放下武器,红军不杀俘虏”

喊话之人,正是袁文才。

却原来,袁文才早已探听得杨如轩前线指挥部,驻扎在白口村,于是请令,带走一支队伍,在昨晚连夜以快马奔袭百里之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掉了这个指挥部,杨如轩慌忙趁乱逃走。

袁文才也不恋战,迅速回师支援王尔琢,敌军瞬间腹背受敌,很快被消灭在了老七溪岭上,残部落荒而逃。


于是,袁文才和王尔琢迅速聚拢,朝着朱德所在的新七溪岭横扫而去,此时,朱德部仗也打得十分惨烈,朱德已亲自拿着机枪跟敌人打在一起,朱德的军帽都被子弹打了个洞,差点牺牲在此次战斗之中。

正在朱德部与李文彬部进入白热化的战斗时,袁文才和王尔琢已经率部赶到龙源口下,两路军向敌人发起围攻,在新七溪岭下的龙源口,大败敌军。

李文彬只得率残部落荒而去。

史称:龙源口大捷。

七溪岭的战斗和龙源口大捷,共歼灭敌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俘虏500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

紧接着,红军乘胜追击,占领永新,彻底粉碎了湘赣联军的又一次进剿。


五、

新、老七溪岭的战斗,是红四军建军以来,第一次打的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斗,而在危急时刻扭转战局的,是军事部事先设伏于白口村的袁文才,带队端掉了敌军前线指挥部,又驰援二十八团,最后合围龙源口,取得龙源口大捷,此次战斗,袁文才实在功不可没。

而这个袁文才除了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之外,还是一个搞后勤的高手。

在井冈山的后期,因为敌人对井冈山实施经济封锁,导致井冈山士兵的生活条件越发的艰难,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下,袁文才辅助毛泽东成立后勤部,财政部,发起挑粮运动,搞井冈山集市等等一系列措施,无数次帮助井冈山政权渡过难关。


此次战斗之后,井冈山得到了短暂的和平修整。军队散入群众之中,分田分地,忙的不亦乐乎。

而红军和赤卫队,也不断的扩大,好多井冈山脚下的县城成立了红军政府,建立了红色政权。

湘赣边界迎来了一个全盛时期。


而在山脚的一条小路上,又有一位作商人打扮的不速之客,正在朝着井冈山走来。

上一次,也是一个商人打扮的不速之客,名叫周鲁,他一来,就搞出了一个三月失败,无数井冈山的居民百姓惨死,房屋被烧,造成了“三月失败”,

而这一次,这位不速之客,将会带来比三月失败更加严重的灾难,史称“八月失败”。

而这一次八月失败,将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引发出一场巨大的连锁反应,让我们胆颤心惊,悔恨不已的“AB团与富田事变”就在这次八月失败中,拉开了序幕。



往期文章推荐:

读完这五本书,你会重新认识一次自己

毛泽东传-第一章  童年

毛泽东传-第二章  迷茫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我们一起听书、品茶。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小小的支持,先谢为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