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100个理由妥协,但你偏不如此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01
在毛泽东14岁那年,家里给他娶了一个老婆,罗氏。
此时,他家的大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置办了数十亩的良田。
他的父亲早已给他规划好了未来的生活,将来只需继承家里的生意和数十亩良田就好了。
在那个年代,这种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比他小五岁的彭德怀,此时家里连锅都揭不开,每天得出门搬砖、乞讨,方才勉强维持生计。
如果换做你我,可能会想,多好啊,瞎折腾什么?
好好经营一下自家的生意,中农变富农,富农成地主,过得几年,再生几个娃,老婆孩子热炕头,又不用担心吃饭穿衣的问题,还能要求什么呢?
可是毛泽东偏不如此。
02
后来毛泽东进了北大图书馆,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但是他每个月能领到8块钱的高薪,不要小看每个月8块钱,当时战乱年代,那些提着脑袋打仗的一等兵,很多人每个月也只有5-6块的月薪,军队还动不动就拖欠工资,而且一旦军阀跑路,搞不好一毛钱都拿不到,环境可比今天的地产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严重的多了。
相比来说,北大的环境可就好得多了,非但不会拖欠工资,还动不动就发点福利。
而且,在北大图书馆是什么概念?体制内啊,虽然不是公务员,可好歹也是吃国家饭的人,那是妥妥的铁饭碗。
今天谁想要谋个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没个985、211的学历,你想都甭想。而且有学历还不够,你还得经过层层考试,选拔,从成百上千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去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
若是换做我来选择,我肯定就选择一直留在那里了。
知识分子的环境,平和,安静,美好,妥妥的小资情调。
没事写写博客,讽刺一下社会的黑暗现象,满足一下自己内心的小确幸。
再读上几部世界名著,然后发段读后感到朋友圈里,告诉这个世界,岁月静好。
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毛泽东偏不如此。
03
回到湖南的毛泽东,在一家学校当校长,而且他有了和自己真心相爱的妻子,杨开慧。
如果说年少时期喜欢折腾,放浪不羁爱自由,但是现在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以前你每一次的选择,都可以不用妥协,都可以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但是这一次,总该稳定下来了吧。
追求稳定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不积极,不向上,每个人都有追求稳定的权力和自由。
在一所小学当校长,也一样可以发光发热,为人民做一些贡献。
可是毛泽东偏不如此。
04
后来的毛泽东到了国民党内工作。
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就很得孙先生的赏识,被推举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中央候补委员。
还曾担任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
这下子,已经是高居中央部级干部的级别了。
这个级别应该说是已经很高了。
你可以安心在国民党的体制内工作,一展你的政治抱负。
你无须和谢持那样的右派去斗争,你可以选择圆滑一点,甚至说稍微世故那么一点。
这样你就可以领着高薪,身居高位,同时还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
如果以前有人说你不满足安逸的现状,不能施展你的政治抱负,那现在,应该不会再有人那么说你了。
那一年,你才32岁,可谓是年轻有为。
韶山的父老乡亲都为你感到骄傲。
这时候,你可以妥协了吧,还折腾什么呢?还斗争什么呢?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选择妥协,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都会作出的选择。
即使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也允许我们在适当时候的妥协。
可是呢,毛泽东偏不如此。
05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毛泽东带着800秋收起义的残部,进军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经过了20年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全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这20年里,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相继牺牲在了革命斗争之中。
他年少时期的好友,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等等,也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可是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和大炮,却又架到了三八线附近。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经济凋零,亟待恢复;国内还有大量的特务、土匪还没有肃清;而我军军事装备,经济实力,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更没有海军和空军来面对海战,空战。
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对于“抗美援朝”持反对意见。
这个时候,你可以妥协了吧?
可是你偏不。
你给大家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给大家分析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你承担着战争万一失败,有可能带来的巨大压力。
即使在明确了斯大林都不肯出动空军进朝鲜帮助作战的情况下,你还是坚决的决定发兵朝鲜。
既然如此,那也就算了,你为什么还要把你最喜欢的儿子送到前线去?
你是否还记得,在延安的某一天,你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累到病倒在床上起不来的时候,突然警卫员给你送来一个消息,毛岸英从苏联回来了。
你高兴的一下子爬起身来,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病痛,一定要坚持去机场接你的孩子。
你带着他亲自到农村去,要他和农民在一起生活,参与农村劳动,让他记住要永远和劳苦大众站在一起。
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你除了是领袖,还有一个身份,你也是一个父亲。
这个时候,你根本已经谈不上妥协了,你完全不需要把孩子送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可是你偏不如此。
后来毛岸英牺牲,你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忍住内心的疼痛,害怕彭总有负疚之感,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一生,你有过100次的理由可以妥协,可是你偏不如此。
我曾无数次想过,到底是什么理由让你坚持革命,坚持斗争?
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两个字:人民。
全文完
往期文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