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斗争-第八章立三路线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孤独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他看问题总是比别人看的更实际一些,也更远一些。

毛泽东不想打大城市,因为他知道这必然会造成红军巨大的牺牲,而且这种牺牲是没有意义的,是无谓的牺牲。

然而,此刻却也由不得他了。

中央派来了一个新的“钦差大臣”——涂振农,此人正如《毛选》所说,是那种“一到地方,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的人。

 

涂振农来了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611号在中央通过的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

并宣布了一个革命史上著名的口号,这个口号至今听来仍觉响震于耳:

“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因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推广,来促进革命高潮的方案同立三路线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在宣传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之后,涂振农就立刻开始了对农村路线的批评和指责。

“你们应该深刻了解自己的错误,按照中央的指示转变你们今后的路线,如果前委有谁不同意,应立即来中央解决”。

这是给毛泽东最后的警告。

 

涂振农随即宣布了红军接下来的具体任务——为了争取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要求红四军立刻发兵攻打南昌、九江。

为了配合完成作战任务,便于统一指挥,根据中央指示,把之前的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一个军团,这个军团就是后来在反围剿和长征中屡建奇功的红一军团。

红一军团旗下三个军,红四军军长林彪,红六军军长黄公略,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

此时的黄公略32岁,罗炳辉33岁,而红四军军长林彪此刻23岁,绝对算得上是英雄年少了。

 

二、

向南昌推进

毛泽东此刻的心绪是十分痛苦而复杂的,当初在井冈山的时候,中央第一次派来一个“钦差大臣”周鲁,指示部队开去湘南参加暴动,结果搞出了井冈山的“三月失败”。

随后没几个月,又来了一个“钦差大臣”杜经修,指示红军攻打郴州,同样也是频频催促,一会儿声称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一会儿又说“要毫不犹豫的坚决执行”。结果,红军大队冒进湖南,遭致“八月失败”,军队损失尽半,边界百姓惨遭蹂躏,还折了王尔琢一员大将。

这次又来了一位大臣,时令不同,但是性质、情况却殊无二致。

从吧,明知失败,不从吧,则是违抗组织,搞不好要造成红军内部的分裂,实在是不好处啊。

 

这就是毛泽东此刻的孤独,红四军是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一手创建的,后来这支军队在反动势力的数次清剿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先后整编和组建了红六军、红十二军,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此刻他眼见着这支军队就要去执行一个毫无胜算的任务,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牺牲,多少人的鲜血又要白流。

痛苦和无奈的情绪现在正在包围着他,但是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决定既在组织上执行中央的命令,又在行动上采取谨慎的态度,于是他找来朱德,与之商议,起草了一个如何执行攻打南昌、九江的军事命令。

这个命令就是《向南昌推进命令》。

这个“推进”二字,就有了文章可做了,当时如果军队不去打南昌,则是违背组织命令,那以后要维护“党指挥枪”的原则可就很难了,因为你毛泽东自己带头开了先河了嘛。

但是如果去打,却又明知失败,所以在这种无奈之下,毛泽东将军事命令改为向南昌推进,先把部队开到南昌附近,根据实际情况同中央和士兵们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组织上的分裂,也可以避免红军遭受过大的损失。

 

命令发布以后,红一军团所属各部开始缓慢向着南昌开拔而去。

红旗飞舞,马蹄潇潇,毛泽东看着这支三年来逐渐成长起来的军队浩浩荡荡,雄姿英发,顿时也激发了他的诗性,于是他于此次行军途中,写下一首赞美红一军团的词章: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三、

胜利中的失败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遵从这样一个规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于失败中包含着胜利的因素,却又于胜利中包含着失败的因素。

所以事物总是在曲曲折折中向前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说过的那句话“胜不骄、败不馁”,直到今天依然被沿用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一个人是不是能在遇上失败和挫折之后再爬起来,关键之处就在于他能不能从失败中看到这种胜利的因素。

反之,一个人要想避免沉重的失败,就要在每一个胜利之中,保持警惕之心,从中看到隐藏着的失败的因素。

 

红三军团打下了长沙,就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胜利,这个胜利很快就传到了红一军团。

原来,就在红一军团于汀州整编期间,彭德怀、滕代远等人创立的红五军也在湘赣边开始了他们的整编,整编后的军队就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的第二个军团——红三军团。

在进攻大城市的中央号召下,红三军团向着长沙开进。

此时,中原大战已爆发两个月,长沙的何健部队被紧急调走,兵力十分空虚,因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很快就打进了长沙。

这是红军创军以来,第一次打下如此大的省会城市,这无疑给了在中央的李立三以坚定的信心,使得他更加认定了自己的路线是一条毫无疑问的无比正确的路线。

而在另外一边,红三军团打下长沙的消息传到红一军团以后,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军队里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开始抱怨起来,咱红一军团这是怎么了?从汀州向南昌出发以来,前委总是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前进,似乎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所谓兵贵神速,大城市的土豪他不比小县城的香吗?

现在人家红三军团已经抢了肉吃,我们红一军团却还在南昌附近的小县城里喝西北风,这打的是什么仗?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彭德怀那是恰好捡了个便宜,何健当时的主力部队全部调走了,打长沙根本就没动用到什么兵力,直接捡了个现成。

 

但是彭德怀的胜利中,已经埋好了失败的因素,李立三没有看到,红三军团自己也没有看到,红一军团的很多战士当然也看不到。

但是毛泽东看到了。

 

他知道蒋介石跟何健一旦知道长沙沦陷,必然很快调集重兵来打,到了那时若是红三军团没有及时撤离长沙,或者撤出以后没有及时回到农村根据地,就有极大的被包围和全歼的危险。

 

很快,事件的发展就会再次证明毛泽东又对了。

 

红一军团要求赶紧打下南昌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了,不少红军的指挥员也开始向前委反映,要求前委赶紧下令攻打南昌,李立三的指示也随即到来,要求红一军团赶紧向南昌进攻。

然而南昌和长沙不同,南昌一直以来都是重兵把守,红军远道而来,白军却以逸待劳,哪里还有半分攻下的机会。

但是毛泽东此刻决不能强制要求红军还是“推进”,不然就容易引起士兵们的不满,于是他只得硬着头皮迅速开进南昌。

在到了南昌以后,毛泽东知道打不进去,于是他命令罗炳辉带队伍作试探性的攻击,让士兵们先看清城内敌人的力量,这样士兵们才能自己放弃强攻南昌的念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你看,毛泽东此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为这个家真是操碎了心。

 

果然,在对南昌作了试探性的攻击,以及大量情报的收集以后,红一军团的指挥员和战士们也开始意识到,打下南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若强攻,最后必然遭到极大的损失,而且根本也攻不进去。

为了不白跑一趟,为了在失败中鼓舞一下红一军团的信心,毛泽东在放弃进攻南昌以后,带领军队进攻南昌附近的一个车站,在那个车站搞了一个“八一示威”,以纪念三年前我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这次纪念也算是给红一军团挽回了一些颜面,让士兵们在进攻南昌失败的情绪中迅速走出来。

因为马上就会有一个大胜仗在等着他们。

 


四、

永和会师

当何健的部队迅速向长沙包围而来的时候,彭德怀也意识到了他们根本就守不住长沙,于是开始下令撤退。

然而却已经晚了,他们虽撤出了长沙城,但是却已陷入敌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朝着文家市开进。

原来,毛泽东早就在彭德怀的胜利中看到了隐藏着的失败因素,所以在红一军团举行了“南昌示威”之后,毛泽东便迅速命令部队朝着文家市开进,因为这里有何健正在紧急调往长沙的第三纵队。

只要把这个第三纵队击垮,则彭德怀红三军团的危机便可解了。

 

820日,红一军团主力突然向着文家市发起进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其三个团,一个营,以及一个机枪连,还击毙了这个纵队的司令官戴斗垣,完全消灭了这个第三纵队。

此次战斗俘虏一千多人,毙伤一千多人,缴获各种机枪、步枪一千五百多支(挺)。

这是红一军团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此仗不仅一扫红一军团的消极情绪,而且还解了红三军团的危机,在红三军团那里也有了面子,所以各级指战员和士兵们都乐开了花。

当然,我们打仗从来不是为了面子,不过有一点总是要比没有好的。

 

打了胜仗的红一军团退至浏阳永和市,在这里同从长沙撤退出来的红三军团汇合了。

当晚,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议会后的行动方向。

 

根据中央统一红军行动的指示,彭德怀提出:

“现在两个军团汇合了,我觉得还是两军合作一处较好,统编为红一方面军,设立总前委,由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指挥,这样红军声威如虎添翼,势不可挡,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滕代远当即表示同意,而部分红三军团的指挥员却不太情愿,其中袁国平和邓萍是主要反对者。

但是摄于提议本就是彭德怀提出来的,滕代远这个政委也表示支持,所以他们也不好说什么,这也为后来的一些矛盾埋下了伏笔。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从此合并为了红一方面军,而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鄂豫皖根据地,在一年之后的腊月时节,也成立了一个方面军——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红一方面、红四方面军,以及后来由红二、六军团改组成的红二方面军,将成为未来中国革命的三大主力,这三个方面军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先后改组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

到了解放战争中,这支军队发展成了四大野战军。

 

话说回来,在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合并之后,他们又发生了哪些事呢?

我们下一章再聊。

 

 

 

 历史文章:

苏区斗争-第七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