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斗争-第十一章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不好的兆头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即将打响之际,蒋介石的围剿大军中出现了一个极其不详的预兆。

因为红军早已放弃东固,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所以公秉藩师毫无阻挡之力,便进占了东固。

东固革命根据地素有“东井冈”之称,这样一来,公秉藩洋洋得意,弹冠相庆,立即向蒋介石飞电报功。

蒋介石闻报,好不高兴。

认为“剿匪”即克,消灭红军只在旦夕之间,于是特嘉奖公秉藩师银洋万元,并将这个杂牌师正式改编为国军正牌武装第28师。

 

在蒋介石看来,首战告捷,红军力量薄弱,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将他们彻底的剿灭。

然而,蒋介石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一次他的对手绝非冯玉祥,阎锡山这样的地方军阀可比,他绝不会想到,那个曾经只会拿笔写字的宣传部长,竟会成为他一生最可怕的对手。

 

在公秉藩受到蒋介石的嘉奖以后,国军18师师长张辉瓒心中甚是嫉妒,于是不落人后,立刻发兵往东固而去,也想分一杯羹。

偏巧这几天大雾弥漫,整个东固处在一片茫茫迷雾之中,在张辉瓒师抵达东固附近以后,公秉藩以为是红军反攻而来,于是命令部队朝着进犯“红军”就是一顿机枪扫射。

公、张两师,互不知底,你来我往,竟然激战了近4个小时。

待得浓雾散尽,听到号音,方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

鹬蚌相争,两败俱伤,国军到了根据地内部,还没找到红军主力,便已经火拼了一场,兆头似乎不详。

 

还来不及清理自己军队内斗的损失,公秉藩就已经察觉到了某种恐惧,这是他从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感觉。

在东固这片土地上,他们找不到任何食物,也看不到一个百姓,家家户户只剩下几个带不走的坛坛罐罐。

他们没有向导,没有消息的来源渠道,放眼望去,哪里去找一个红军的影子?

他们甚至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因为百姓家的井里,竟然都浇上了粪便。

 

而此刻,公、张两师因为求功心切,孤军冒进,同这次整个进剿大军,已经开始首尾不能相顾。

更可怕的是,每当夜晚来临之时,总会有几支游击队前来骚扰和阻击,他们也不恋战,常常是开几枪,或者扔几个手榴弹后,便消失在了这片根据地的大山之中,国军因为不熟悉地形,又没有人带路,常常只能哑巴吃黄连,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开始逐渐沮丧起来。

公秉藩是聪明的,当他预感到了某种危机之后,他便驻军不前,将部队调到富田一带驻扎,这一举措,将避免他的军队彻底走向毁灭。

 

而张辉瓒似乎还没有嗅到前方的危险,继续孤军冒进。

 

此刻的毛泽东和朱德,也投入到了紧张的布局之中,他们日夜思考,谋划着歼敌的种种方案。

战略反攻就要开始了。

 

二、

龙岗大捷

毛泽东十分注重“初战的胜利”,在红军指挥所里,毛泽东神情严肃的说道:“总的形势是严峻的,但敌人的弱点也已经暴露无遗,此次进剿军不过十万人,均非蒋之嫡系,且兵力分散。真正深入到我们腹地的只有公秉藩、张辉瓒、谭道源、毛炳文、许克详五师,五师之中,以张辉瓒和谭道源进剿最是热心,且这两个师的主力已经到达龙岗、源头一带,此处人民条件极好,能隐蔽待机,拥有良好的阵地,因此,我认为,战场就选在龙岗一带,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先打张、谭两师,只要将这两个师消灭,则其余的部队便不会按原计划继续前进,此次围剿也就打破了”

 

龙岗,是永丰县的一个小镇,这里四面环山,地形险要,中有峡谷,前有河道,正是个便于隐蔽设伏的好地方。

此次战斗,由黄公略的红三军担任正面攻击,这个红三军,就是当初由刘士奇改编的红六军发展而来,这支曾经在李文林手下搞“自肥式革命”的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竟然迅速成长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能打仗,打胜仗的革命队伍,他们马上就要用他们的鲜血和勇气,为自己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耀。

也只有这样的实践检验,才能彻底击碎那些把当初红六军的整编,视为毛泽东排除异己,吞并地方武装的谣言彻底击碎。

 

19301230日的这天,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毛泽东和朱德站在黄竹岭指挥所,看着山下四周雾气腾腾,层层的山峰都被大雾遮掩住了,毛泽东对朱德说道:“总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也,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敌营,今天,我们要趁迷雾,全歼顽敌啊”。

说罢,两人爽朗大笑起来。

 

早晨7时许,张辉瓒留了一支部队驻扎在东固,他自己亲自率领5253旅进至龙岗腹地,随即便与黄公略的红三军开始接触。

由此,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第一场战斗——龙岗战斗正式打响。

 

战斗开始了,红三军原本由那支“自肥式革命队伍”改编而来,装备十分落后,但是这次战斗中,他们竟然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在军队数量和武器质量皆不如敌人的情况下,正面硬抗了张辉瓒两个旅5个小时的进攻。

在黄公略的红三军硬抗的这5个小时内,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切断了张辉瓒师部与这两个旅之间的联系。

同时又分兵包围了东固的守军,将其全部消灭。

 

另一边,由罗炳辉指挥的红十二军,从侧翼支援黄公略而来,帮助黄公略缓解了压力,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左右,彭德怀在捣毁了张辉瓒驻扎在东固的守军以后,迅速从龙岗敌军的背后追击而来。

 

这样一来,进至龙岗的张辉瓒所有军队便很快处于红军的包围之中,成了瓮中之鳖。

下午4点左右,敌军已经呈现出全线溃乱的局势,只听得山谷之中,到处都是枪声、爆炸声、“缴枪不杀”的声音。

张辉瓒此刻已经全然乱了方寸,黄公略率领红三军直捣敌军师部,张辉瓒化妆成一个普通士兵的样子,夹在溃兵之中,慌乱的逃跑,恰巧被我军一个班给捉住了,他谎称自己是部队里的“书记官”,但是被在场的俘虏士兵当场揭穿,原来这就是国军的“王牌”师长张辉瓒。

消息不胫而走,整个龙岗镇立刻沸腾起来,群众欢天喜地。

张辉瓒被押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面前,为了保命,说了不少好话,并表示愿意捐款、捐药、捐枪弹,只求免于一死。

毛泽东并没有打算杀他,如果此人的性命能换回一些枪弹和药品,倒也十分有价值。

但是,很快,群众在公审大会上,没有经过红军的同意,就由当地政府直接枪杀了,并把他的头砍了下来,和石灰装进一个笼子,插上一个三角旗,放上一块张氏牌位,扔进了赣江,顺水而下。

 

此次龙岗一役,全歼张辉瓒第18师近一万人,缴获了各种精良武器9000余件,并俘虏了敌军师长张辉瓒。

然而这还不是此次战斗中最大的收获,此战之中,红军获得了一部电台,并收获了一名国民党军中技术骨干——王诤。

直到此时,红军才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台,并由王诤组建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个无线电小组,这个无线电小组正式终结了以往中央与红军靠人与人之间的送信的方式来传达指令的时代。

在井冈山时期,乃至苏区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里,因为没有自己的电台,中央常常会发出很多已经完全不符合当时斗争形势的指令,因此催生出一系列的不该有的错误和牺牲。

 

而这个从张辉瓒的部队里,加入到红军中的无线电小队长王诤,将会在后来的中国的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中,作出伟大的贡献。

 

三、

人民战争

在红军取得龙岗大捷之后,立刻又捕捉到了新的战机,开始朝着东韶的谭道源师追击而去,歼灭了谭道源一个旅,俘敌8000余人。

东韶、龙岗两役,红军大获全胜,鲁涤平见战局已经无可挽回,便下令各路大军纷纷收兵,至此,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在往后的若干年里,他还要指挥一系列名垂青史的伟大战役,相比之下,这次反围剿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这次战斗仍然具有伟大的意义,因为他是毛泽东运动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检验,它验证了“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正确性。

再往后,蒋介石还将不断的派兵来剿,但是毛泽东已经有了对敌的经验,已经有了成功的案列,这次胜利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在接下来的蒋军围剿之中,打破围剿,赢取属于他们的新的胜利。

 

而黄公略率领的红三军,也用他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证明了自三湾改编以来,一直持续到古田会议,毛泽东的建军原则的伟大意义。

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担负起沉重而伟大的革命任务。

 

还不仅于此,在这次大规模的运动战中,人民的力量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他们一进到根据地内部,便仿佛成了“聋子和瞎子一般”,粮食必须要从很远的地方送过来,根本无法从当地百姓的口中打探到任何的消息,而赤卫队、游击队、民兵的骚扰,更是持续不断的撩拨着他们的神经,使其不得安宁。

反之,红军因为有了百姓的支持,在战斗中所发挥出的力量,往往数倍于几。

 

所以,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战争,不仅仅只是国军和红军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队伍背后的阶级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的阶级性,会在后来历次战争中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直至毛泽东将蒋介石赶到台湾岛上。

 

毛泽东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之后,兴奋之余,写下一首著名的词章——《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话分两头,这次蒋介石任命的剿总司令鲁涤平着实吓坏了胆,他的嫡系张辉瓒和谭道源都遭到红军毁灭性的打击,一时惊魂未定,竟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道:“龙岗一役,18师片甲不还……”

蒋介石接电后,颇不满意。

倒不是因为18师战败,而是觉得鲁涤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蒋介石回电到:“18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皇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

随后,蒋介石立即开始了第二次围剿的准备。

 

19312月初,蒋介石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统一指挥湘、鄂、赣、闽四省军队。于4月初,调集18个师,共20万军队,投入比第一次多一倍的兵力,开始了第二次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

 

鉴于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此次围剿在作战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分四路向着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推进。



历史文章:

苏区斗争-第十章  熬过了黑夜,你就能看到光明

AB团与富田事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