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到底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但是那篇文章,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说透,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历史的“唯物主义”,它的意义到底在哪?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个原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实际上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如果我们把这个顺序调换一下,换成“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其实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与唯物主义对立的反面,唯心主义。

用这个唯心主义的观点去看历史,其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唯心主义的缺陷并不在于它的理论逻辑问题,因为人家虽然坚持意识决定存在,但是人家也不反对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就好像唯物主义也不敢反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一样。


两者的区别只有一点:强调的顺序不同,一个强调物质第一,一个强调意识第一。


那么仅仅是一个顺序的调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以至于形成了两种在政治上完全对立的哲学观点呢?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阶级斗争。


二、

我们先暂时忘记唯物、唯心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尝试着用两者的观点去分析一下历史,看看各自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就能明白为什么两者一定是对立的了。

首先,看看唯心主义的“意识第一、物质第二”会衍生出哪些观点?


如果我们强调“意识第一”的地位,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一个观点:“思想推动了历史”。

对吧,因为你意识第一嘛。


我们再由这个“思想推动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历史,必然就衍生出“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把这个思路放到整个社会上去,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英雄阶级”创造了历史。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主义”的历史观了。


比如阿里巴巴,用“英雄史观”去看,那就是马云先有了创造阿里巴巴的思想意识,然后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开拓市场,最后在他英明的领导之下,这个团队披荆斩棘、战胜无数艰难困苦,终于赢得了市场的胜利,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马云是一个泛指,在阿里代表的是领导阶级,比如创始人、股东,放到社会上代表的是资本家、精英阶级。


那么如果这种历史观是成立的,那你就不要抱怨什么“996的福报论”不好了,因为从这个观点去看,“996福报”很合理啊。

人家创造的阿里巴巴,给你工作机会不就是在恩赐于你吗?人家又没有强迫你一定要在那里干,也没求着你去他们公司上班,你有啥好抱怨的呢?

你要觉得“996福报”不好,你随时可以走嘛,人家阿里又没求着你留下来。


所以大家意识到了吗?这就是“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的唯心主义真正可怕的地方。

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英雄阶级”对另外一个“劳动阶级”的统治。


相反地,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观点去看看阿里的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呢?


我们会看到,首先是这个社会上存在一个矛盾,即群众有着强烈的“多快好省”的购物需求,与购物方式的落后性之间的矛盾。

任何一个矛盾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当互联网技术被发掘出来以后,就出现了促使这个矛盾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条件。


这个时候,在矛盾以及条件的作用下,就催生出了搭建一个互联网购物平台的意识。

通常持有这种意识的并不止一个人,也不止一个团队,那个团队或者那个人的意识最后是否能成功地运用于改造社会,根本原因取决于他们的意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他们会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人力去把他们的意识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必然经历很多困难(即主观与客观不符),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或早或晚,会有一团队或者个人取得成功,而这个团队里必然也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的思想往往更符合实际,也往往更有预见性,在阿里巴巴,这个领袖就是马云。


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这就是阿里巴巴的历史。


从这个历史观出发,那就不是马云创造了阿里,而是社会矛盾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那个历史时期,由马云带领一批程序员、产品经理、销售、客服、售后、行政等等团队力量,他们运用公有的社会资源,创造了一个网络购物平台。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群众在创造历史,我们承认领袖的伟大作用,肯定领袖的历史地位,但是绝不承认是“领袖”、“英雄”们在创造历史。


所以,所谓的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之间的争论,不是理论逻辑的争论,背后的根源是两个阶级的斗争。

争论的核心是到底是谁在创造历史。


如果你坚持唯心主义的“意识第一、物质第二”,那么你就不要抱怨什么“996福报”,也不要觉得“恩赐观点”是在侮辱人了。


反之,如果我们坚持唯物史观,那么属于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去争取。

甚至为了整体的发展,无产阶级可以暂时性的放弃一部分利益,事实上,也确实那么做了。

社会主义国家,都承认了多少年的资本剥削了?这是无产阶级作出的伟大的牺牲,但是如果想要把剥削合理化,那是不是就有点丧尽天良了?


三、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现实的情况是,无数的人都声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因为我们的政治学科就是那么教育我们的嘛。

然而我们很多人真正用于观察这个社会现象的历史观,却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唯心主义观点。

这不怪大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经济活动中,就自然容易衍生出什么样的历史观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用这种历史观看问题,是不对的。


阿里巴巴的例子,持第一种唯心主义观点的人很多,大家理解起第二种观点来比较抽象,因为我们处于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

那么我们把这个例子换一下,可能就没那么抽象了。


我们把毛泽东领导革命的那段历史拿出来看,那就很容易看明白了。


如果持唯心主义的观点,那就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靠着他卓越的智慧、超凡的思想,带领革命同志、人民军队,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后来的抗美援朝一系列战争,战胜了艰难险阻,最后靠着毛泽东和党的“英雄们”创造了新中国。


但是如果持唯物主义的观点,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那近百年的屈辱史中,始终存在着尖锐的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的驱使之下,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无数的救亡图存的运动,期间,无数的革命烈士、爱国英雄们牺牲了,他们用鲜血推动历史更快的前进,最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大家发现“只有社会主义”更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于是中国共产党出现了。

这个党经过无数失败和挫折,最后诞生了他们的领袖,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带领革命同志,发动群众,领导共产党,也领导者劳动群众,大家一起战胜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最后成立了新中国。


所以他领导的战争,叫做人民战争,他领导的军队,叫做人民军队,他坚持的理念,是为人民服务。


这不是空喊口号,封建主义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失败,不是哪一个军队、哪一个党派就能把功劳全占了去的。

他们在战争层面的失败,归根结底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一点稍微熟悉革命战争史的人,都不敢否认。


我们当然承认领袖的伟大历史作用,也承认军队、干部的特殊作用,但是绝不承认是他们创造了历史。

所以为什么当有人喊出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立刻要喊一句:人民万岁。


这是客套不客套的问题吗?这是谦虚不谦虚的问题吗?

不是,这是坚持“英雄史观”还是坚持“群众史观”的一个问题。


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得清,因为历史书上是那么写的,也是那么分析的。


可是一旦到了生活里,我们可能就未必看得很清楚了。


四、

既然是阶级斗争,那对无产阶级来说,“群众史观”自然有利于他们阶级,而“英雄史观”自然有利于资产阶级。

那你凭啥说“唯物史观”更先进?不过是各自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辩护罢了。


这就涉及我们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了,之前那篇文章已经说过,这里再简单描述一下。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催生出严重的社会矛盾。

这种矛盾就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扩大,导致商品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现象,最后爆发经济危机。

大量工厂破产,群众失业,最后造成社会的动乱,乃至发展成战争。


这种矛盾或许会延缓,或许可以转移,但是它绝不会消失,因此唯心史观必然走向破产,唯物主义最后必将走向胜利。


阶级斗争的背后,是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



历史文章:

到底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