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孙继胜的小宇宙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濛濛细雨中,
全中国的舅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1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坏消息是,你知道吗,2018年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年初的时候,你说,等过了春节再说吧。
然后就等着过年。昏天黑地醉生梦地。
春节过后,你说,没过十五都是年。继续昏天黑地醉生梦地。
过了十五,你说,没出正月还是年。继续昏天黑地醉生梦死。
终于,农历二月到了,实在找不到像样的借口了,开始落实新年计划。
一看日历:卧槽,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
下面说好消息吧。
你,可以去理发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濛濛细雨中,全中国的舅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在这之前,外甥们只要发微信说:“舅,我想理发。”
这边二话不说,“嗖”,一个红包就过去了。
没过两天,“舅,头发太长了,还是想理发。”
“嗖”,又一个红包过去了。
这是用来续命的。
现在好了,自己的命运终于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2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由来已久。
为啥不能理发?理了又能怎样?与舅舅有什么关系?
今天不说这些,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时候理发最好?
当然是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
对,这是一个节日。
你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好多呀,还不够你们过的吗?干嘛要去过洋节呀?
在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据说,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好运不好运的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天理发,人会很多。
可把我们Tony(托尼)老师和Jack(杰克)老师忙坏了,累的差一点把东北话说出来。
3
除了理发,按照民间习俗,这一天,农事活动正式启动。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传说,春耕节起源于上古伏羲氏时期。
史料记载,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
每年二月二,皇帝会亲自拿着锄头下地耕种,皇后挑着扁担到田间送饭。
当然是象征性的。
摆几个造型,媒体噼里啪啦一通猛拍。
第二天,《华夏日报》头版头条:
《伏羲氏率先垂范御驾亲耕,华夏国春耕启动丰收在望》。
之后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都纷纷效法先王,在这一天参加义务劳动。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不光是皇帝,所有文武百官都要下地耕种。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承包一亩三分地,称:责任示范田。
4
除此之外,二月二还是敬龙祈雨的日子。
按照组织分工,龙王分管水利,适时适量降雨是水利部的日常工作之一。
雷公电母只是具体执行人,什么时候下,下多少,这个要由龙王来决定。
农耕时代,水利灌溉工程还不普及,绝大部分农田要靠天吃饭。
雨水多少决定收成好坏,这是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
所以,尽管龙王在神仙序列里行政级别并不算太高,但待遇一点也不低。
龙王庙差不多是广大农村数量最多的庙宇。
所谓未雨绸缪, 每年二月二,先行打点,做“雩祀”祭礼。
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和老百姓一起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
如果还是遇到旱灾,那就说明人们做了什么错事,惹得龙王爷不开心了。
更要设坛祭祀,祈求龙王宽恕。
帝王素服减膳,静思己过。同时,请专业祈雨师作法求雨。
管用吗?有数据显示,成功率高达90%以上。
为啥?因为祈雨没有时间限定,“无限日,得雨乃止。”
《荀子》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意思是说,不祭祀,雨也一样会下,早晚而已。
史料记载:
“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大旱,三月丁酉,金章宗命有司祈雨,未遂;四月甲辰,祈雨于社稷,未遂;丙寅,下诏责躬,未遂;丁卯,复以祈雨,未遂;五月甲戌,祈雨于社稷。是日,雨。”
所以,祈雨这种事儿,说到底,拼的是耐力。
5
如果实在没有耐心怎么办?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按江湖规矩,比狠。
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大旱。
文宣帝高洋率文武百官数次祈雨未果,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便迁怒于人,一气之下,把战国水利专家西门豹的坟给挖了,连祠堂也一并拆毁。
因为据说这个西门大官人生前兴修水利,死后升天做了龙王助理。
可还是不下雨。
听说有一句话,叫“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皇帝最后急了,说实在不行咱们让皇太后改嫁吧?
他妈还没说话,龙王先崩溃了:算你狠!下雨。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
还有更狠的。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大旱。
宋太宗赵光义也是连续半个多月求雨没有效果,恼羞成怒。
一咬牙一跺脚,在所有大臣面前发下毒誓:再不下雨,“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老子命都不要了,看你下不下!
“翌日,雨。”
就是这么神奇!
6
当然,这些极端的祈雨方法我们今天并不提倡。
毕竟是现代社会,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更科学的措施。
打炮、洗车、运动会、萧敬腾 ,是目前国内公认最有效的四大求雨方式。
说明一下,我这里所说的打炮,既指人工降雨,也包括你想的那种不可描述的事情。
没错,男女之事也有人工降雨的奇效。
春秋时期,有一年郑国大旱。
各种祈雨都无济于事,全国上下心急如焚。
怎么办?
大夫子产说:上天之所以不下雨,是因为郑国旷男怨女太多了,夫妻生活不和谐,阴阳不调。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回家去,多过夫妻生活。
郑王说反正也没别的办法,死马当作活马医,那就试试吧。
没几天,天降大雨。
不是杜撰,这是真的。这个办法一直到汉朝还在使用。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卷十六《求雨》中说:
“四时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
啥意思?
翻译一下:如果老天不下雨,就要让全体国民夫妻团聚。
凡是两地分居的,妻子必须赶到丈夫的所在地。
干什么?为爱鼓掌——啪啪啪。
这不科学啊,男女之事怎么能左右天气?
因为在过去,这件事文雅的说法就叫云雨。
大地为阴,上天为阳;女为阴,男为阳。
女子负责孕育,男子负责播种。种子要想生根发芽,就必须要有云雨。
所以,男女之事,也叫翻云覆雨。
《道德经》中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祈雨这件事,我们不能总是依赖政府,全民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风调雨顺,人人有责。
│编 辑:小丽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表扬孙大圣,来者不拒 ?
点 的意思就是:朕已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圣的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