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就放弃事业出去浪,父母为啥不管他?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 选择置顶,第一时间关注更新
这是小宇宙的第 120 篇原创文章
/ 01 /
公元1498年,也就是大明朝弘治十一年的春天,北京又迎来的一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
来自全国各地的秀才举子云集京城。
这其中,就有我们大家都认识的江南四大才之一的唐伯虎,以及我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的同样来自江南的富家子弟徐经。
一个特别有才,一个特别有钱,俩人在京城偶遇,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距离考试没剩几天了,别的考生都闷在旅馆里拼命背书,唐伯虎却拉着徐经天天混迹于京城各大娱乐会所,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当然,都是徐经负责买单。
徐经说:“唐哥,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咋一点都不紧张啊?”
唐伯虎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紧张个球!你哥我早就胸有成竹,今年考啥我都能猜出来你信不信?”
徐经说:“这怎么可能?”
唐伯虎撇撇嘴:“一看就是平时不关心政治,没事多看看《大明日报》《新闻连播》啥的,根据我的推测,今年作文题目肯定是关于啥啥啥的。”
徐经说:“靠谱吗?”
唐伯虎一拍胸脯:“八九不离十,押错了,我请你去天上人间。”
二人在酒店说这番话的时候,旁边有一大帮人作为见证。
几日后,科举开考。考题与唐伯虎的预测几乎一模一样。
因为事先做了针对性的准备,所以,唐徐二人均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
消息迅速在京城传开,没人说唐伯虎神机妙算,都说这小子肯定是花钱买通考官事先拿到了考题。
于是,没考上的举子们联名上告,要求彻查考场黑幕。
明朝弘历年间,政治派系林立,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对立派借“考题泄密”事件大做文章,结果是,主考官被革职,唐徐二人以作弊论处,成绩作废,且终生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这简直太意外了!噩耗传来,唐伯虎还好,徐经一下子就崩溃了。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没考上,而是考上了又不算数。
家里把酒店都订好了,怎么说不算就不算了呢?
见到唐伯虎,二人同病相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徐经说: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己。 可是你偏又这样,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消失,从我的世界里没有音讯,剩下的只是回忆。
唐伯虎说:还记得我们曾经肩并肩一起走过那段繁花巷口,尽管你我是陌生人,是过路人, 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心跳,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
二人合: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二人洒泪分别。自此后,徐经心灰意冷,不但自己不再关心仕途,也不再要求后代参加科举考试,一门心思做生意。
这种无意仕途的价值观传到曾孙徐有勉那里,更是发扬到了极致。
曾有朋友见徐家家产丰厚,劝徐有勉,只做土财主可不行,政治上也应该要求进步,不如花点钱买个官儿当当,哪怕是个闲职也行啊。
徐有勉在认真听取了朋友的建议之后,说了三个字:“买个屁!”
/ 02 /
公元1587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位视功名如粪土的徐有勉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徐弘祖。
有其父必有其子。徐弘祖幼年博览群书,但对四书五经却一直提不起兴趣,反而对《水经注》之类的地经图志情有独钟。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
15岁时,徐弘祖勉强参加童子试,自然名落孙山。
父亲不但不责怪,反而说:“考不上更好,我不要你做庙堂的腐臣,也不要你弘祖,你不是立志周游天下吗?想去就去吧!你的眉宇间有烟霞之气,分明就是烟霞之客,以后就叫霞客吧。”
从此,徐弘祖便以“霞客”为号。
19岁那年,父亲徐有勉去世。
3年守孝期满,徐霞客准备实现自己云游天下的理想。可是,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又有点担心自己的老母。
正犹豫不决,没想到,母亲比父亲当年更开明:“男子汉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方,怎能因为我而羁留家中,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无所作为呢?”
公元1608年,22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此后一直到54岁去世,徐霞客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中度过的。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徐霞客游历了21个省市自治区,途中写下大量的游记和日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完全靠两条腿走的。
因为走路过多,在云南丽江,终于引发足疾,以至于无法行走。
你看,主要是因为徐霞客没有一双好鞋,当年如果穿了某某某品牌的运动鞋,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发生。(此处应有广告,但是,没有。)
养病期间,徐霞客把之前的游记和日志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完成了60万字的日记体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在云南腾冲,徐霞客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旅行,被人送回江阴老家。
几个月后,54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
临终时,他说:“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都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四方。我只是一介布衣,拿着竹杖,穿着草鞋,凭一己之力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是啊!中国古代后来被称作旅行家的人有很多,但真正以旅游为目的,并为此用尽一生时间的人,只有徐霞客。
/ 03 /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周游世界曾经是我们多少人的梦想啊,想出去旅游的人那么多,真正实现的能有几个?
为什么只有徐霞客能如愿以偿?
首先,有一个开明的父母。
既没有强迫孩子考985、211,也没有强迫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辅导班,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在今天也是非常难得的做法,何况是在几百年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大明朝。
其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
徐家世代经商,家里没别的,就是有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那么小,哪儿也去不了。旅游是件很花钱的事,必须有雄厚的经济作支撑。好在过去既没有景点门票,也没有过路费,为他节省了不少银子,这才得以在自己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云游四海长达30多年。
最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徐霞客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目标坚定,从未动摇。
而且,他并非纯粹游山玩水,而是志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跋山涉水,徒步穿越,基本上属于驴友背包客的范畴。
因为所游大部分属于未开发的景区,徐霞客曾数次遇到强盗洗劫,差点命丧刀下。因为歹徒特别讨厌他的名字:就他妈你这样的还敢自称侠客?
劫难之后,朋友劝他返乡,徐霞客凛然道:“我随身带着铁锹,死便埋我。”
朋友说:“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脖子一梗,以45度角仰望天空,说了一句特有深度特有文化的千古名言:“我愿意。”
在过去,读书人要么通过科举走入仕途,要么做生意经营家业。而徐霞客却不走寻常路,不想“泯然于众”,选择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不求功名富贵,在旅行中感受世界的精彩,发现自己的另一面。
为了纪念徐霞客在旅游方面的伟大贡献,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只因为在400多年前的这一天,徐霞客写下了游历天下的第一篇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那一天,“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王权富贵,我为什么要活的跟你们一样?
徐霞客以身示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人生样板,完美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叫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END ─
│责任编辑:小丽
│图片来源:网络
——- 小丽的天 ——-
跟你们讲啊
小丽被老板批评了 ↓
啥都不说了
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摩托车”
送你一本孙老板在文章中唠过
但他没看过的书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喏,就像这样操作↓
小丽是不是依然很贴心?
你不点个赞再走么?
——- 小丽的地 ——-
│往期精彩
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那些在桌上一开始就拼命劝酒,唯恐你喝不到位的人,对你才是真爱
学术论文,其实一点儿也不污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圣的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