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翻红,我就知道国剧春天来了
一篇爆料文,深夜刷爆全网—— 西南山区某村,一民族小学教学楼烂尾4年,教育局、开发商严重不作为。孩子们没有新学校,只能早晚步行1小时继续去又远又破的旧楼上学。 点击数,6w,8w,蹭蹭突破10w+。 评论里,吃瓜、站队、讽刺。 事情闹大,像多米诺骨牌…
一篇爆料文,深夜刷爆全网—— 西南山区某村,一民族小学教学楼烂尾4年,教育局、开发商严重不作为。孩子们没有新学校,只能早晚步行1小时继续去又远又破的旧楼上学。 点击数,6w,8w,蹭蹭突破10w+。 评论里,吃瓜、站队、讽刺。 事情闹大,像多米诺骨牌…
中秋节,合家欢。 Sir拉着家人走进冷清了很久的影院,黑暗的空间里,窃窃私语不绝于耳: “一模一样”“就是这样”“太真了吧”。 有隔着口罩的闷声抽泣,从头到尾,一波接一波。 好哭。 有几处Sir也忍不住鼻酸了,但走出电影院后,心情却是复杂。 我们为什…
来了,来了。 哭戏片段上热搜,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前几天Sir就在纳闷—— 什么叫“水龙头”? 是说来就来?还是流量大的意思?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放一段哭戏+吹一波演技,已经成了明星的固定宣传套路。 包括不限于: #宋祖儿哭戏好美# …
今天文章开始前,Sir来揭晓3天前的谜底。 当天很多毒饭都猜对了—— Sir这几个月策划的大事,正是明年的电影日历。 《对她说》第三辑,即将上架。 文章还在酝酿,月底再放大招。 日历也在密锣紧鼓印制中,请再耐心等等。 担心这次又又又抢不到? 放心,这…
? ?Sir其实有些看腻了类似的热搜: #三十岁的你正处于什么状态# 好像无论什么标题,只要在前缀加上“30岁”,立刻就能挑动我们紧绷的神经。 这背后的情绪我们都知道—— 焦虑。 躺平的焦虑,奋斗的焦虑,没到30岁的焦虑,过了30岁的也焦虑……甚至“…
由于疫情的反复,大片的撤档,本该热热闹闹的暑期档,今年算是失陪了。 这两个月来,你去电影院的次数是不是也少了很多。 大片太少。 尤其国产大片。 印象里,国产电影上次票房破亿,还是7月末的《盛夏未来》和《怒火·重案》。 什么时候电影院才能再火一把? S…
Sir怀疑90后00后没见过这样的画面: 4:3画幅。 扫描线,雪花,频闪,以及老旧的黄绿色“滤镜”。 ——显像管电视机的特征。 内容更是奇特: 挤满自行车的北京、亚运会、大哥大、随声听、迪斯科、体操、健美操、烫发、电子词典…… 等等,怎么突然没画面…
如今互联网最尖锐的议题是什么? 性别矛盾。 婚姻观念。 代际鸿沟。 于是,Sir发现最近一部38年前的国产片重新翻红。 曾经它是孩子们都熟的童话。 如今长大后再看。 灵魂震惊—— “太真实”,“太残酷”,“太清醒”…… 老鼠嫁女 不到十分钟的一部动画…
长假快来了,我问你准备好没? 老实说,是不是快乐中带着一丝矛盾,期待中又带着一丝忧虑? 路上会不会堵,能不能吃好玩好,钱包会不会空得快,花得冤。 毕竟省吃俭用大半年,点个外卖都要看配送费高不高,就算难吃也要为一两块钱返现强行刷好评……
一部国产纪录片,屡次封神。 第一季9.7,第二季9.6,特别篇9.3。 曾经Sir写它,成了一篇300万+的爆款。 为什么? 因为它讲了每一位国人都关注的医疗现实。 最近,《人间世》制作团队又出新作。 这次镜头对准的,不是与死神斗争的勇士们。 而是每…